一些评不上高级职称的老师,是因为自身能力不足,还是因为指标限制?
提到职称,就是教师心头的痛。 有很多老师知道自己评不上高级职称,所以对职称也不抱希望,每天都是 凭自己良心在教书 ,学校领导拿他们也没办法。那些评不上高级职称的老师,是因为自身能力不足,还是因为指标限制呢?
添加微信好友, 获取更多信息
复制微信号
我认为没有评上高级职称的老师,可能与以下方面的因素有关。
一、教育教学业绩不理想。
有的老师思想陈旧,教育教学观念落后,知识结构单一,教育教学 *** 不当,导致教育教学效果不理想。现在的职称评定,教育教学业绩所占的分值比例很大,有的老师在教育教学业绩上吃了大亏,而现在评高级职称是根据近五年的年度考核业绩来评比,如果其中一年的年度考核分较低,就会影响高级职称的评定,更不要说教育教学业绩平平的老师,要想评高级职称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。而目前的一个现象是,老师对高级自身也感到失望,也没有把心思放在评职称上。
二、没有准备评职称的相关材料。
我了解到,有的老师根本没有评高级职称的想法,总认为自己没有机会,于是也没有去准备高级职称所需要的评审材料。有的老师差的材料还较多,有些证明材料并不是等到名额下来后就能够立即准备好的。比如 课题研究、优秀证书、公开课获奖情况、论文等 。如果没有提前准备,就是有名额也只能放弃。我们学校,在有一年的高级职称评定过程中,那年有五个名额,年度考核分排在第三的一位老师由于 差课题研究证明 ,想临时抱佛脚也是不可能的事,这位老师与高级职称擦肩而过,非常遗憾的看着别人评职称。正是印证了那句话, 机遇总是留给那些有准备的人。
三、受指标限制也是一个因素。
目前,学校高级职称指标数是根据学校全体教师的总数的百分比进行确定。一般由市区人事局对教师职称进行核编,原则上实行差额替补法。以初级中学为例,初级职称占28%,中级职称占50%,高级职称占20%,正高级职称占2%,从这个比例结构来看,高级职称的指标可以稍微放大,同时减少中级或初级职称的比例。也可以让某些教师以特殊的方式评高级职称,而不占学校指标。中西部地区,有的乡村教师在评高级职称时,给予了政策上的倾斜,可以说是到年限就评,不受职称指标和条件的限制。如宁夏教育厅针对农村学校评职称的政策就是这样的。
结束语
评高级职称的目的是让有能力的教师继续发光发热,起好模范带头作用,而不是评上高级职称后就坐享其成、偷奸耍滑,而有的评上高级职称的老师,就想离开教育教学岗位,去从事一些与教学无关的工作,这样的高级职称已失去了本来的意义。
题主在提这个高级职称评选问题的时候,你用两个选项入题,实际上很容易让答题者陷入逻辑陷井,这可不是单选题,也不是多选题,还有更多因素在影响着高级职称评选呢。只是有些时候,大家都只可意会,也能私下言传罢了。
高级职称名额有限,这是铁的事实,有了名额限制,必然会有一部分老师无法评选上。
很多人可能只看到高级职称很难评的表象,但是要问到底有没有比例?是否有数量限制?答题是肯定的,下面请看《关于做好2018年度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审工作的通知 》,就2018年度全国中小学(含幼儿园,下同)教师职称评审工作有关事项作出安排部署,并公布2018年度各省(区、市)中小学正高级教师指标数,共计3604个。从这个数量来看,分配到各省会有多少呢?
如此说来,如果从各省分配到各市县镇,恐怕就真是寥寥无几了,物以稀为贵,难怪评选正高级职称非常难。
高级职称评选在关系因素上,明显会成为很大的制约因素,因为关系问题永远存在于潜规则之中。
中国是人际关系 社会 ,这是谁也无法否定的事实。尽管人社和教育部三令五申强调必须要在评选正高级职称时,要采取公开透明原则。但是即便都放在面上操作,谁来最终决定哪一位老师能评选上?肯定不会是广大教师自己去投票表决,而是有专门的评选机构。再者说从下往上层层选拔推荐时,便已经开始有关系在私下运用和涌动了。由此,对于那些本来有能力的教师,恐怕也会败在这不懂关系的漩涡之中,最后一年又一年在那漩涡中起起伏伏,但就是不了岸。
如今评选高级职称的条件虽然都放在明面上,但是大家都靠诚实本份去满足这些评选条件的吗?有经历过的人都知道,有些东西根本不是那么回事。
有一位在基层多年的老教师诉苦道:“俺就是因为没有所谓的岗位,评上了10年都没有聘上,反而人家后面有很多见风使舵的人都各自找到其他有岗学校聘上,这是一般的老师有的资源吗?我能知道哪个学校有高级职称空岗吗?”
还有一位老师说道:“我们这评上的大多喜欢钻营爱占便宜分毫不让的人,真的讲大局干活的基本没有”
从这些诉苦的话中,我们不能说是在发牢骚,而是讲的实情。因为正高级职称成了稀缺资源,再加上各种复杂的因素,倒是让那些每天勤勤恳恳工作在基层的教师吃了亏。他们没有精力,也没有掌握走关系的技巧去打通评选高级职称的关卡。
不可否认,确实有很相当一部分教师不具备评选正高级职称的能力。同理,拿到正高级职称的人中也有能力不高的。
职称评选在设计时,采用的是金字塔原理,越往上比例越小。其实设计的初衷是为了让能力突出者优先,如果你是一个能理性看待能力的老师,远且不说,仅环顾你的周围,你就能看到有很多能力平平的人竟然拿到了高级职称,同时也有很多能力确实不济的人根本就不具备评选正高职称的能力。正所谓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,同样是能力平平,有的人就通过各种操作拿到了高级职称,而有的人拿不到,你说这不能引起矛盾与纷争吗?我们都知道人都是趋利避害的,凡涉及到个人利益时,在竞争中必然会使出浑身解数,这才使有些人靠的不是学术能力,不是专业能力,而是社交能力。而这已经远远背离了高级职称评选的设计初衷了。
“三味"于2017年首次申报高级教师职称即获成功,我的“获奖感言"是:
“ 不是我比别人更优秀,而是我比别人更幸运! ”
当年同我一起申报高级职称的同校同事,有几位被刷了下来!接着,2018年他们又继续申报,还是被刷下了。这个炎热的暑假,2019年职称评审工作头热进行中,申报职称的老师数量史无前例地猛增。可是,我意外地发现,我当年的那几位同伴中的一位,今年却放弃了申报……
我问她原因,她说: 也许实力真的不够吧 。
说实话,她教学能力不差,算得上学校一名骨干和优秀老师。我曾看过她的申报材料,教学成绩奖很多,但唯一不足是缺乏省市级奖项。“三味"分管过10多年的学校教务工作,深知:
在我们乡村学校,要获取一个省市级荣誉真的很难!其难,不是因为老师能力不够,而是因为争取一个获取省市奖项的机会太难 !
比如:每年省市级组织各类教学活动比赛的次数本来就很少,分给各县的参赛名额就少之又少(通常全县才1、2个),到我们乡村学校,基本上连通知都见不到了。
一年一度一次职称评审机会,谁都想把握,想试试,想评上。从全县范围看,每年有人如愿以尝,也有人落个“石沉大海”。对这个评审结局最合理的解释,只有一个: 评上的是有能力者,没评上是能力不足者 。
之前,在职称评审上有个重大制约因素,即 指标有限 。近些年,不可否认,在指标上有所放宽。特别是对于我们乡村教师而言,只要达到一定年限的乡村教师教龄(如我们广西,以前规定达20年,2019年已放宽到中级5年,高级10年), 可不受岗位指标限制,可直接评聘 。
那么,如此优待条件下,依然评不上职称的乡村教师,是否真的就是“能力不足"的原因呢?
“ 三味”认为并不完全是“能力不足"的原因,“不受指标限制”,只要仍受“评审条件”限制,实质上与“受指标限制”没多大区别 。
什么意思呢?也就是说:申报及聘任不限指标,愿申报的可自由申报,申报通过的,也可“即评即聘”,但如果你条件不够不达标,即使申报了也不给予通过。
这样问题就来了:一个笼统含糊的“够条件",究竟是什么具体条件并不明确,真正不够资格不够业绩条件的没评上,还想得通;可有些条件不错甚至很好的老师,也没评上(如上文所提到的那位女老师), 这与限制指标没本质区别 。
比如:2018年某校近几位以乡村教师名义申报高级职称的老师,无一人获通过,这与以前限制指称的情况,又有何区别呢?
“三味”意见:
对乡村教师职称评聘来说,若要真正体现“不受岗位指标限制”这项优待,就必须对“评审条件"有一个更具体更透明的规定。老师在工作上更有奋斗的目标性,即使评不上也毫无怨言,自认自己能力确实不够 。
网友们认为如何?
我的切身体会,主要因素是指标限制,比如我们学校140多名教师,按人事部门的要求:高级、中级、初级教师的比例为20%,45%,35%。高级教师人数不超过30人,每年分配给学校的高级教师晋级指标也就是1-3个,而每年基本条件够评高级的教师多达20-30人,10:1的比例竞争何其激烈,如果没有指标限制,大多数中级教师的条件都够晋升的条件。当然也有极个别的不在乎,不关心,看不到希望心灰意冷的老师。
我们这里参评高级教师所需要的的硬件:教师资格证,毕业证,普通话等级证书(男55以上女50以上不做要求,小学各科和中学语文要求二级甲等),继续教育学时,年度考核两个优秀(任一级教师以来),市级表彰一次(可抵一次优秀),市级及以上有效课堂展评获奖一次,有sci标志的教学论文一篇。这些硬件中没有多少难以达到的,一般比较开明的学校领导在教师有条件参评的时候,多数指标都会开绿灯。题主所谓的能力,无非就是这些硬件,这些硬件都不难达到。
但是高级教师在学校的比例一般不超过10%,超过了就不会再给学校分配名额,而是采取替补的方式:也就是退休或调走一个,就增补一个,这样如果一个500教师的学校,高级名额就50人,50人中如果现有的高级教师已经占了45人,那么就只剩下了5个名额,虽然剩了5个名额,但是教育局和人社局并不会给你分配5个,充其量分3个名额,而实际上满足硬件条件的起码不下50人,所以每年竞争都非常激烈。往往会为了争名额而
斯文扫地。
由此可见,评不上高级教师,能力不是主要原因,指标限制才是主因。
这样给你说吧,一个学校能够满足评高级教师所需的条件,应该能够达到30%左右,但是到目前为止,很多学校不到10%的人员评高级职称,这是什么原因?肯定主要原因是名额限制,不是他们条件不够、也不是不够优秀。
而这少量的名额要满足各类城市人员的需求,特别是有些人员的优先,这个你懂得。
我曾经听一个同学讲过他们单位上的事情。按道理他们那年也应该有很多老师能够满足评审高级教师的条件,但是那一年他们的领导层最终决定那一年的一个名额暂时不用。我同学可能和我一样,在单位上很多事情想的比较简单,不明白什么原因,有名额为什么不用呢?后来我问一下其他老师,他们告诉我,这个名额是有数量限制的,如果这一个名额用了,以后其他老师或者某个人要评高级教师的话,必须有高级教师调走或者有高级教师退休等等才会有新的名额,如果这个学校某一年放弃使用某一个名额,那说明他绝对是把这个名额留给某一个人的,只是目前那个人的条件可能不适合,正在准备当中………或者可以说这个名额实际上是被某人预定了。
这里面的东西太复杂,有些方面确实搞不懂,但是我的理解,职称是什么,职称就是对老师的一种认可,如果老师符合当年所评选职称所需要的资料条件都能满足,为什么不能评呢?即使全校都是高级教师,有何不可能呢?你觉得呢?
曾经,很多人晋升为中小学一级后就不想再努力了,因为高级职称指标少,难度大。平时晋级条件的积累也是一个辛苦的过程,哪个荣誉证的获得总要费些“周折”的。经过努力,条件攒够了,还需要和同单位、同区的人对比,各类证件的总积分排不到前面,也别想占指标。
不过,近几年高级职称指标多了,很多人又发现自己条件不够,又看到了曙光,重新开始创造条件了。我相信再过几年,符合条件的人多了,竞争又开始激烈了。
仅以高校而言,老师之所以评不上高级职称,大致是几方面原因综合作用的结果。
之一方面:指标限制。比如仅以我们学校而言,副高以上职称名额每年学院名额仅有2名。对于一些部属院校,现在副高职称评审权下放到学校,这使得副高名额的限制有所放松,一些高等院校,只要够了副高评聘条件,就可以上职称。正高名额则不然,要有平衡取舍。职称名额除了要受到校指标限制,还要受学科实力限制。比如小学院和大学院,重点学科和非重点学科之间也有指标分配差额。
第二方面:自身能力问题。评副高以上职称,学校都会规定评聘门槛,从论文,到项目,再到教学等,都有条件门槛,满足不了这些基本条件,职称的门槛是迈不过去的。依我的观察,仅以高校为例,绝大部分高校在基本条件门槛上,其实规定的并不高。因此,绝大多数老师都能满足基本条件,这就导致评职称的时候,满足基本条件远远不够,还要横向比较,要比其他高聘申请者“硬核”很多才能顺利晋升。如果跟其他申请者实力旗鼓相当,那人际关系 社会 资源等其他方面的影响就会凸现出来,这即所谓的“灰色地带”。
第三方面:职称评审的灰色地带现在多不多?我个人的观点是:仅以高校为例,灰色地带有一些,但不是主导。现在很多学校职称聘评都得公示,连带公示所有的评聘材料,这意味着,职称晋升结果必须要足够经得起检验。另外,在高校,职称评聘的灰色地带远不是给评审老师送钱送物这么简单,而更多是其他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:比如年龄因素(打苦情牌,年龄大了一直评不上),排队现象(评聘多次,先报的人比后报的人有优势),学科地位等。
因此,在高校,评聘职称是多种因素合力作用的结果,往往并非一种因素主导。
以上,供参考。
我是老师很了解教师高级职称问题。
1.只有初级职称没有指标限制。
根据教师本人学历,工作一定年数之后,申报初级职称,没有指标限制。
2.中级职称和高级职称都有指标限制。
教师职称制度实行好多年了,我们这边真正落实是2011年开始,职级细化,由于是最初开始,人社局根据学校教师总数,指标按比例分下来。
这些评上中级职称高级职称都教师,如果不退休或不出意外,学校就没有指标。 也就是说学习高级教师职称和中级教师职称是固定的,有空缺就补充。
3.高级教师职称指标有限,竞争激烈。
像我们一个5万人口的乡镇,去年中学有一个高级教师的指标,而2020年中小学一个指标都没有。
所以有了一个高级职称指标,现在操作比较透明化了(以前不是),学校会根据评审方案一项项给老师打分,即使十个清华大学博士毕业生来那个学校工作,由于只有一个指标,也只有一个人评上高级职称。
当然一般是优秀者更先晋升,哪些差不多,或者事业心和教学能力很强的教师,只是论文或者公开课弱一点往往没有机会,是不是寒了他们的心呢!
4.评上高级职称不一定工资挂钩。
我校有一个教师高级职称评了四年没有工作挂钩。
工资挂钩也需要以前高级教师退休,学校有了空余指标才给你挂钩。2018年增加了一些指标,很多老师职称才与工资挂钩。
写在最后。
评上高级教师意味着工资多几百元钱,也有荣誉了,人人都想成为高级教师,可指标少怎么办?
要么是废除职称制度,或者弱化职称工资;要么是增加高级职称指标,让符合条件的教师晋级,这样才能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。
实际上,我国职称评定是一笔糊涂账。你的职称是什么,如果说它是一个人的能力,业务水平,贡献,业绩的反映。那么职称就不应该有什么指标限制。谁的能力水平达到要求,谁的业绩,贡献,工作满足所规定的量。就应该给予相应的职称。如果不是这样的话,职称只是设立的岗位,那当然,就有名额啦。对一定规模的学校,就有相应的一定量的岗位。对于竞聘上岗,就是矬子里拔大个。好坏都得有一个人去这个岗位上工作。现在,有人,包括主管部门,能说得清楚,什么是职称,它是如何评定出来的,为什么又有一定的名额指标限制吗?没有人能说的清的,所以它就是一笔糊度帐。
海南省副高职称评审通过率
海南省副高评职称评审通过率是60%。
评职称也是需要非常多的一些内容的,你在你的工作当中是否有尽心尽力的做好你所的工作,有认真的教好学生。
在评职称当中你的为人处事也是非常的,重要的是否是一个正直的人还是一个虚假的人都会来评比,你作为一个更高职称的一个行为。
正高职称多难评
申请正高职称不难,但是申请之后能不能评上,就有一定难度了。毕竟正高的待遇是和别人很不一样的。评选的难度也是很高的。
首先要有教育学时,还要有自己撰写的论文,听说在论文这方面审核提别严格,要很高质量的论文才可以。还要有大项目的经验,更好是申请到专利级别的。一般要有本科及以上学历,取得本系列相应专业副高级职称,在副高级岗位上从事相关工作5年及以上。
所以要评正高职称,首先得是副正高,还要看单位的名额,通常名额都是很少的,有时候得等几年可能才有一个名额。
海南省卫生高级职称基层评定容易通过不
海南省卫生高级职称基层评定容易通过。高级卫生职称通过率在百分之70。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职称海南高级职称难评吗最新,医药护技四个系列分别有:医疗系列的主任医师、副主任医师海南高级职称难评吗最新,药剂系列的主任药师、副主任药师,护理系列的主任护师、副主任护师, *** 系列的主任 *** 、副主任 *** 。
评论已关闭!